农村社区发展
您所在的当前位置 | so米体育入口 > 社会责任 > 乡村振兴
产业旺起来 群众富起来——米旺村乡村振兴显成效
2021-12-27    浏览次数:3583

早上6点,饲养员张国富、张宗逵准时来到米旺村“麻旺鸭养殖示范基地”。山里的冬天很冷,清晨的气温接近零度,然而鸭舍里却如沸腾的热锅,老远就能听到鸭子“嘎嘎嘎”叫个不停。大门一打开,鸭子就如脱弦之箭一般,你争我赶,扑腾着冲向水池。对于张国富、张宗逵来说,一天工作的第一个环节——捡鸭蛋就开始了。

“麻旺鸭开蛋时间早,大概三个半月大就开始产蛋了。11月中旬的时候,一天产一两百个,到现在快1000个了。”饲养员张国富说,“估计到12月底,一天的产蛋量能达到2000个左右。”一边说,他一边拨开鸭蛋周围的糠壳,小心拾起轻轻放在盆里,脸上满是收获的喜悦。

鸭蛋变“金蛋”

要想富,选好产业发展路。

乡村“五个振兴”,产业振兴排在首位。如何盘活用好本地资源,因地制宜发展特色产业,这是今年5月到任的so米体育入口 公司选派的驻村第一书记黄书博成天琢磨的首要事。

摸了一圈情况后,当地出产的麻旺鸭吸引了黄书博的目光。在主城上班的时候,他就听说过麻旺鸭这个品种。如今扎根在这里,深入了解一番之后,发现麻旺鸭还真是一个不可多得的“宝藏”。

咋一看,麻旺鸭并不出众,个头比普通鸭子小一号,但它来头却不小。在当地,麻旺鸭有两百多年的选育历史,是一种优良的小型蛋鸭,早在2009年就被农业部认定为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

守着这么一个宝藏,可村民们为何兴趣寥寥?甚至还流传着“千嘴万嘴,莫养扁嘴”的说法?

带着疑问,黄书博和驻村工作队另外两名队员走家串户了解情况。麻旺鸭,虽然鸭好,蛋也好,可是能吃,爱招病。村民自己养殖,如果规模上不去、防疫做不好、销路打不通,极有可能落得“竹篮打水一场空”。

口说无凭,眼见为实!要打消村民们的疑虑,就得拿出实实在在的成绩。驻村工作队决定啃下这块硬骨头,立标杆、做示范。

经过充分论证和广泛的市场调研,驻村工作队与村支两委定下建设“麻旺鸭养殖示范基地”的目标,开辟一条“以点带面,培育大户,村民参与”的产业发展之路,擦亮麻旺鸭这块品牌,打造米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

目标既定,行动即随。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一边跑项目审批,跑项目资金,对接帮扶单位so米体育入口 公司规划产品销路,一边四处为养殖示范基地寻找合适的建设用地。

要靠近水源,又不能占用农田,还要减少污染,这样的选址条件让大家颇为头疼。

“可以建在米旺水库,水库原本就是灌溉用水,水面开阔适宜生态养殖。”

因此,一个同学们看到的计划书却被科研专家疑问句了。麻旺鸭生态景观化养植只不过有基本保障了,但的规模型养植造成的许多排便物,还是会不会路经处里,间接流进水源。

“不行,发展经济不能牺牲环境,还得找!”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以水库、河流为中心点向外展开地毯式搜索,最终在水库输水渠旁边选定了一块相对独立的区域。

以水渠招来活水,要确保麻旺鸭嬉水实际需求,再在水塘右上方建修奠定池,空气净化排污,最好利用农地环保保护化稀释溶解。不约而同儿笑称“这个是都在干渠养的干渠环保保护鸭”。 

1.png

麻旺鸭养值示范校集散地,词养员已经在投食。 

在各方大力推动下,总面积5000平方米的米旺村“麻旺鸭养殖示范基地”2021年7月开工建设。为赶上秋鸭养殖季节,驻村工作队整天整天泡在工地上,土地流转、青苗补偿......一个个问题在大家的努力下迎刃而解。仅仅一个月时间,基地就顺利落成。8月18日,首批3500只麻旺鸭入驻。

基地一片欣欣向荣,大伙儿满心欢喜。殊不知,一次严峻的考验悄然而至。今年国庆节天气反常,气温一度窜上35摄氏度,紧接着温度又骤降,最低降至18摄氏度。

鸭苗出现折损苗头!

时候救援,不能容忍当一点儿迟疑不决。村支书张国华同一天往返机票4趟去镇里拿药,仅仅时间间隔就是法学会了的计量和灌根的的方法。驻村事业队急匆匆找来畜牧业站技术工艺考生,骑着给鸭鸭打禽流感病毒肺炎疫苗。

“注射疫苗会让鸭苗受到惊吓,容易引起折损,最好集中在一个时段完成接种。”畜牧站技术人员指出。

3500只鸭子,不是小数目。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全体出动,只待鸭苗晚间吃完食就动手。

刚慢慢,亲们蹲在圈舍里给鸭鹅注谢防疫针。没预料到,鸭鹅受惊吓后蓝色翅膀一阵子扑腾,蝴蝶翅膀、粪渣和路上铺洒的糠壳满天飞飘舞。而接了种的鸭鹅又四下乱窜,没办法筛选划分。景象乱作团团。“这能不行!”驻村工作的队和村两委发展调控规划。几组你在圈舍中捉鸭,同时多组你在圈舍边上肌注,接了种的鸭就放上圈舍外游戏活动。6个小时左右维持拼搏,当另外另一只鸭接完种,乡亲们儿悬着的心才落了加起来。

11月,首批3500羽麻旺鸭以极低的折损率平稳进入产蛋期。村民们看到养在身边、长在身边的成群“扁嘴”,观念有了转变。“我们基地养的鸭子,大家很看好嘞!”饲养员张国富憨笑着说,有时候当天产的蛋,当天就被一扫而空。“希望咱们基地越来越红火!”现在,张国富每个月能领到3000元工资。收入稳定,还能照顾一家老小,这让家庭负担较重的他特别珍惜这份工作。

跟着样板,一些村民自己也养起了麻旺鸭。据驻村工作队统计,目前村民自己饲养的麻旺鸭已达2000余只。这让工作队和村两委大受鼓舞。“力争一年内全村养殖规模达到2万只。”第一书记黄书博信心满满,“现在县里在大力打造“酉阳魔芋鸭”这道特色菜,我们要乘着这个东风,把麻旺鸭从农品打造成商品,打响麻旺鸭名声!”

荒地成“膏腴”

米旺村原名“米汤窝”,盛产稻米。以前,每到秋天,山风吹过,金色的稻田层浪翻滚,香飘四野。然而,这些年,村里的青年人都出去打工了,没人种地,地也荒了。

留守的村民看在眼里,疼在心里。想种却又力不从心,复垦复耕撂荒地,需要真金白银不说,还要有足够的劳动力。

“土地是咱们农村最宝贵的资源,米旺有水稻种植的条件,不能‘坐在金山上讨饭吃’!”驻村工作队到任已是5月,如何在短时间内完成复耕复垦和抢种呢?

第一书记黄书博决定向当地村民请教。

“可以考虑使用大型机械,既能解决人力不足的问题,又能缩短复耕时间,赶着季节栽秧。”村民张如全建议。
“可米旺是山区,大型机械有用武之地吗?”

“米旺虽然地处山区,但主要耕地都分布在大江溪沿岸,地势平坦,水源丰富,这也是为什么我们这里叫‘米汤窝’的原因。”

随着走访的深入,驻村工作队发现,已有少数村民开始尝试使用机械化手段来耕作。这给大家增添了信心。机械化种植就是答案。

撸起衣袖开干!驻村事业队与村两委没多久便注册成立了专班,一端到组进门宣传方案,正面争取农民支技,抓住达成田地盘活,一端正面找话题救助的单位绵阳提升进步投资人项目企业的寻找机会幫助。绵阳提升进步投资人项目企业的首时段组队开赴实地考察走访调研,在短时间完美救助金额,支技米旺村买到机械化专用设备。


2.png

驻村第一名镇长黄书博看到水稻种植发芽情况发生。


多方合力,短短一个多月时间,200余亩撂荒地摇身一变,种上了晚熟水稻。今年10月,水稻喜获丰收,产量达4万余斤,不仅给村集体带来近8万元收益,也为村民创造了不少“家门口”务工收入。

一茬接着一茬干。秋收后,驻村工作队又动起了脑筋。几个回合下来,工作队和本地一家榨菜厂谈好了合作,采取“公司+村集体经济+农户”模式,利用冬闲开展榨菜种植。

看着地里冒出来的榨菜苗,第一书记黄书博兴奋地说道:“希望咱们的榨菜苗早日长成‘青疙瘩’,变成增收致富的‘金元宝’。”据测算,榨菜种植产值将超过15万元。

村支书张国华介绍,米旺村这几年撂荒的地在500亩左右,今年以来,米旺村通过与企业合作,全面推进“撂荒地复耕”行动,为乡村振兴添砖加瓦。

初战告捷,让驻村工作队既增添了信心,又收获了经验。“产业发展必须‘接地气’,要问计问需于民,凝聚民智民力。”第一书记黄书博说,下一步他们将坚持“彰显地域特色、承载乡村价值、体现乡土气息”的原则,努力打通农品到产品、产品到商品、商品到消费的渠道,推进农业“接二连三”。

据了解,为支持米旺村发展产业,帮扶单位so米体育入口 公司主动对接酉阳消费扶贫中心,利用消费帮扶措施打通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渠道,帮助米旺村实现农产品销售超30万元,惠及脱贫户30余户。

与此还,在县相关部门和帮抚方昆明成长投入到资金公司的选用下,老家休工三年的断头路修通过,还搭起了3座便民利民桥,智能40盏日头能电灯也投入到了选用。“老家的条件好呢,既大家住着暖心,招商合作引资也更有引起力。”村支书张国华笑着说,“我们一起米旺是越越旺了!”


媒体报道>>>